新茶饮扎堆出海,霸王茶姬凭啥上桌?

新茶饮扎堆出海,霸王茶姬凭啥上桌?

hyde567 2025-09-02 装修趣闻 2 次浏览 0个评论
新茶饮扎堆出海,霸王茶姬凭啥上桌?

在国内一路狂飙的霸王茶姬,在海外按下了开店加速键。

4月,霸王茶姬印度尼西亚首店开业;5月,它先是进军北美,开出美国首店,又在泰国连开三家新店;6月,在马来西亚同时开张8家店……

上周,霸王茶姬二季度财报出炉。数据显示,今年Q2,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总数达到208家,单季度净增43家。截至6月,霸王茶姬海外门店覆盖马来西亚(178家)、新加坡(16家)、印度尼西亚(8家)、泰国(5家)及美国(1家)。

海外门店的业绩也很亮眼,本季度海外门店的总GMV达到2.35亿元、同比增长77.4%。

新茶饮出海不是新鲜事,霸王茶姬的出海有何不同?狂飙的业绩背后,反映出怎样的品牌策略?《DT商业观察》结合财报进行如下梳理。

从产品到品牌,“本土化”表达

新茶饮品牌出海时往往会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海外的消费者,对奶茶的认知、消费习惯都和国内不太一样。霸王茶姬在刚出海时,就发现马来西亚人的偏好还停留在“珍珠奶茶”系列;而在美国,人们往往更习惯、更高频喝的饮料是“咖啡”。

如何让海外消费者接受一款相对陌生的中国茶呢?

我们通过对比霸王茶姬在中国、马来西亚和美国的菜单,发现霸王茶姬会在不同地区的产品上做差异化。

就像有些中国人“喝茶睡不着”,于是霸王茶姬推出“低因专区”一样,马来西亚的菜单上,也有一些“地区专属”——

“谷香焙茶”,在马来西亚市场上市两周内主要城市即告售罄,同时也是东南亚市场的现象级爆款;“印山抹青”则是霸王茶姬为了庆祝在马来西亚开业六周年,而推出的特别产品。

而美国市场目前的菜单相对精简,目前只有茶拿铁(也就是国内的原叶鲜奶茶)、纯茶和其他茶三大品类,累计SKU14个。

目前,霸王茶姬已经在亚太市场组建了各自的产品研发团队,会根据不同国家情况研发适合当地的新品。

 

当然,餐饮往往和一个国家的文化挂钩,所以餐饮品牌出海,需要做的除了产品出海,还需要把茶文化和当地文化做融合。

就拿霸王茶姬的大单品伯牙绝弦来说,它的本质是茉莉绿茶+鲜奶,为了让海外市场了解“什么是原叶鲜奶茶、什么是伯牙绝弦”,霸王茶姬在产品的命名上,也下了一番功夫。

在马来西亚,霸王茶姬把伯牙绝弦归属在“Milk Tea”(鲜奶茶)系列中,英文名是“BO·YA JASMINE GREEN MILK TEA”,直译过来就是“伯牙·茉莉绿茶奶茶”,在保留“伯牙”的同时,比较直接地告诉消费者这杯奶茶的原料。

但在美国的菜单上,伯牙绝弦所在的产品系列是“Tea Lattle”(茶拿铁),产品名是“BO·YA Tea Lattle”。这样的翻译方法,让美国消费者能从拿铁(咖啡+奶)的类比中,了解到伯牙绝弦是一款茶+奶产品。

为了更好推广伯牙绝弦,今年5月,霸王茶姬还融合明星产品“伯牙绝弦”的制作工艺与马来西亚非遗“金锦缎”织线工艺,诠释了“茶”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包容性。

 

从产品命名的小细节,到各种营销活动,这些动作,让霸王茶姬不仅把产品卖爆,而且向海外传递了东方“茶文化”。

一个数据是,在美国超过半数的消费者选择了少糖或无糖茶饮。此外,纯茶产品也在美国很受欢迎,不少当地消费者正将纯茶视为咖啡的替代品。

从员工到合作伙伴,“在地化”运营

除了在产品研发、营销方式上要“因地制宜”,餐饮企业出海时,还会面临“内功”的考验:供应链的建设、本土团队搭建、国际人才引进……

《DT商业观察》发现,每到一个海外的新市场,霸王茶姬在运营策略上,和两个巨头的国际化扩张有相似之处,一个是星巴克,一个是麦当劳。

先来看看前辈巨头们是怎么做的。

星巴克刚进入中国时,中国人既不喝咖啡,也没听过“星巴克”。于是,星巴克采用“分区域授权”模式,在华北、华东、华南,分别和当地的龙头企业一起开合资公司,这些龙头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市场,可以为星巴克提供更多的资源,而星巴克主要负责输出品牌与标准。

等到星巴克在中国逐渐站稳脚跟,再慢慢收回股权,转型为全部直营。

麦当劳刚进入中国时,是和三元合作,随后短暂地独资经营之后,觉得发展缓慢,又在2017年与中信股份、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自此麦当劳进入“金拱门时代”。

现在,霸王茶姬也是这样“借势本土巨头”,实现“强强联合”——

在马来西亚,霸王茶姬与酒店业巨头联大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计划未来三年在马来西亚开出300家店。在印度尼西亚,霸王茶姬与当地零售商Erajaya的子公司PT Era Boga Nusantara成立合资公司。Erajaya还与小米、华为、小鹏等企业有合作。在泰国,泰国总统饮料有限公司投资了霸王茶姬(泰国)有限公司。

 

虽然已经搭上了本土的巨头企业,但霸王茶姬在海外拓店其实很“谨慎”。

不同于部分餐饮企业,用供应链输出+加盟的方式,在短时间内“跑马圈地”追求规模,霸王茶姬每到一个新市场,会先通过开直营店的方式,验证产品接受度和单店模型,然后再开出多家联营店,如果以上门店都被市场验证,才会进一步吸纳更多加盟商进入。

正因此,海外门店能在规模增长的同时,盈利状况比上季度更好。甚至在激烈的海外茶饮市场,霸王茶姬还实现了微量的涨价。

高级国际人才的引入,也是霸王茶姬海外事业的亮点。

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,霸王茶姬还公布了北美市场的核心管理阵容:Emily Chang(北美首席商务官),Aaron Harris(北美首席发展官)。

前者曾担任麦肯世界集团中国区CEO、星巴克中国首席营销官、洲际酒店集团首席商务官,后者曾在Dutch Bros Coffee(荷兰兄弟咖啡)担任高级开发副总裁。

今年5月,霸王茶姬北美首店在美国洛杉矶开业,创下单日5000杯销售纪录,至今仍维持日均售出1000杯的水平。8月,美国第二家门店开始试营业。

对于霸王茶姬来说,出海意味着什么?

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,出海是茶饮品牌们寻求增量的“必然”路径。

在国内,不管是茶饮品牌,还是品类开发、口味创新、价格区间,都算得上是“百花齐放”。

根据艾媒咨询,新茶饮市场规模在经过高速增长之后,现在已经在逐渐放缓。2023年的同比增长为13.5%,2024年降到6.4%,未来增速还会更慢,而海外,有更广阔的市场。

新茶饮出海并不是近两年才有的事。2017年之前,以CoCo都可、贡茶、老虎堂为代表的“珍珠奶茶”品牌先后出海试水,被行业视为新茶饮第一波出海浪潮。

 

2018年之后,第二波出海浪潮开始,喜茶、奈雪的茶、蜜雪冰城、霸王茶姬等品牌扎堆出海。

在第二波出海浪潮中,东南亚是大多数品牌的“第一站”。原因也好理解,东南亚不仅气候炎热,喝冰饮的需求大,文化也和中国相对接近。艾媒咨询预计,2023年到2028年,东南亚的现制饮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.8%,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.2%。

 

2024年之后,更多茶饮品牌盯上了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。喜茶进军法国、霸王茶姬进入美国、茶百道进入西班牙、茉莉奶白进军英国。

欧美地区虽然文化、消费习惯差异更大,但市场空白、消费力高,拥有广阔的潜在市场。

从品牌定位和长期发展策略来看,霸王茶姬出海也是必然。

霸王茶姬其实很早就瞄准了国际市场——2017年品牌刚刚成立,2018年它就设立了海外事业部,2019年就在东南亚开出海外首店。同一时间段,霸王茶姬在国内,还主要在云贵川地区开店,没进行全国扩张。

另外一个论证是:霸王茶姬在各个海外国家的门店,不是选在华人居多的唐人街,也不是走“性价比路线”,而是在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开店,部分门店与星巴克、麦当劳等国际品牌相邻,走高端路线。

在马来西亚,一杯伯牙绝弦(大杯)的价格是13.9马来西亚林吉特,换算成人民币约23.4元;美国的定价则是5.75美元,换算成人民币约41元。

这意味着霸王茶姬要有足够的产品和品牌底气,让海外消费者愿意为一杯并不便宜的“中国茶”买单。

现在,霸王茶姬已经逐渐找到了从“中国品牌”向“全球品牌”的跃升之道:不是简单的门店扩张,而是产品、供应链、营销方式和在地文化的融合,让品牌成为“现代茶”的文化符号。

作者 / 张晨阳@a18811650028

设计 / 戚桐珲

运营 / 苏洪锐

企划 / 潘志强

啊!是大公司 · 目录#啊!是大公司上一篇泡泡玛特的下一个LABUBU,已经出现了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

DT商业观察向上滑动看下一个DT商业观察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,选择留言身份

原标题:《新茶饮扎堆出海,霸王茶姬凭啥上桌?》

阅读原文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新茶饮扎堆出海,霸王茶姬凭啥上桌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